青岛建立深化发展体教融合长效机制

2020-09-29 来源:中国体育报

2019年,山东青岛市体育局、教育局联合出台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从体校建设和运动员文化教育、扩大项目布局和优化项目设置、学校体育建设和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完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网络体系、完善青少年竞赛体系、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共享等七个方面提出了深化体教融合的政策措施,又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为优化青岛青少年体育发展环境建立了长效机制,基本形成了深化体教融合发展的制度体系。

 

近日,《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山东青岛市体育局局长车景华表示,我们将根据《意见》,结合青岛实际,联合教育等有关部门,强化政策保障,进一步创造良好的体教融合环境,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于完善青少年赛事体系,车景华说:“青岛每年举办多项青少年体育赛事,形成了‘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月月有比赛、人人都参与’的生动局面,有效带动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通过举办运动项目冬夏令营,推动青少年体育运动技能普及。从2015年开始,举办中小学生游泳技能培训和超体重学生夏令营,累计参加游泳培训的中小学生达30余万名,参营的1800余名超体重青少年脂肪率和体重明显下降。今年8月还创新组织了胶东经济圈五城市云上体育夏令营活动,首期线上报名人数就达36000余人,开创了‘互联网+’青少年体育活动新模式。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合理组织、整合青少年体育赛事,认证研究落实义务教育、高中和大学阶段体育赛事联办方案和保障措施,为广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竞赛环境。”

 

据了解,近年来,青岛充分利用自身在竞技体育方面的发展优势,探索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启动体校改革,将体校建设纳入教育发展整体规划,2019年为市体育运动学校增设了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资质(小学和初中),新增设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建立和管理、生均经费拨付及教师教研工作,形成了教体各负其责、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新型办学模式。市体校连续两年一本录取率都达到了74%。其他训练单位也结合自身实际,积极争取属地教育部门支持,采取就近入学、购买服务等形式先后解决了600余名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难题,同时保障了各队伍训练开展。

 

青岛还全盘整合专业运动队和社会体育资源,丰富竞技体育办队模式畅通选才渠道,借助社会俱乐部加强各市级运动队梯队建设,开展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扶持。与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共同出台《青岛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扶持办法》,面向全市认定扶持各区(市)体校、普通学校、体育俱乐部、各项目训练点等141家“青岛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并在师资培训、人才输送等方面给予支持,进一步促进青岛青少年体质提升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同步发展,打造青少年人才培养输送快车道。

 

在校园体育方面,青岛近年来强化学校体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建成足球、帆船、篮球、羽毛球、网球、冰雪、手球、排球、攀岩等各级各类体育特色学校594所,年培训学生20余万名。为了发挥体育专业化优势,壮大体育教师人才队伍,车景华表示,青岛通过安置省优秀退役运动员、招聘高校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优秀教练员和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体育人才等措施,增强了体育人才的内循环,有效弥补了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不足。同时引进社会体育俱乐部,采取举办培训班、选派体育教师参加各级体育师资培训等方式,加强对体育教师和年轻教练员的培训,从2020年开始选派优秀专业教练员到校定期指导训练,有效提升了学校体育的专业化训练水平。根据《意见》,今后将不断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畅通人才渠道。

 

对于鼓励协会和社会体育俱乐部进校园,车景华说:“从2016年起,青岛就突破现有运动项目格局,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依托社会俱乐部逐步新增马术、高尔夫球、冰球、棒球、攀岩五个项目,组建了市专业运动队,制订培养输送奖励。接下来,我们将坚持‘开放办体育’‘融合办体育’,切实加强社会体育组织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联合教育部门完善协会、俱乐部进校园的工作机制,强化对社会体育组织社会化发展的源头支持,发挥社会体育组织广阔覆盖面的优势,畅通渠道,优化环境,为学校体育的开展、青少年体育特长的培养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