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超1.3万名代表参加——聚焦运动促进健康科技前沿

2023-11-09 来源:中国体育报

2.6万余篇论文投稿、超1.3万名代表参加会议、320个专题论坛、7951篇墙报交流、6个热点沙龙会场、1个国际学术交流论坛和体育科技产品展……11月4日,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天津市教委、天津市体育局、天津体育学院、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天津体育职业学院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在天津开幕。一组详实的大会数字表示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已成为我国体育科技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是体育科技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科技合作、成果展示的最大平台,充分彰显了我国体育科学的繁荣和体育科技的进步。

 

在会上,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智慧装备、健康促进等体育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运动促进健康领域,从理论科研到实践成果的转化应用都成为大会的热点话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樊春海分享了他的观点:“体医融合不仅是新健康研究战略,也是基础研究的新领域。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下,缺乏身体活动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由此带来的几乎是所有非传染性疾病共同的危险因素。而科学研究公认,运动在慢性病防治和慢性病的下降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同样成为大家研究的热点问题。总局科研所张斌团队选取在校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以学校为主体开展的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对小学生身体形态及身体素质相关测试指标的影响,从而明确了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对学生产生体质健康促进作用。他表示,“‘双减’政策对儿童青少年课后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而体育作为课后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课后体育服务有助于改善小学生的身体形态,降低超重肥胖率,提升身体素质,从而促进体质健康水平。”

 

在如今智能科技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AI助力运动健康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樊春海科研团队和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合作研发的全息数字孪生拳谱动力学数字人,可以模拟打拳过程中的肌肉、筋膜的状态与动力学特性,解决了在以传统体育运动为主制定和实施运动方案过程中,如何用现代医学的方法去量化运动效果从而发现其影响机制的难点问题;智慧化AI管理平台可以进行运动数据采集和反馈,根据不同身体情况针对性配备专业训练设备和科学锻炼指导,帮助老师和学生制定更合理训练方案,达到最佳训练效果,如今已在全国上千所学校完成建设。

 

而在体育科技产品展示会上,奥运体验区、前沿科技展区、标准展区三大板块吸引了许多参观者进行体验。其中,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牵头、天津体育学院等负责落地实施的“运动健康促进中心”场景样板间是在国内首次对外展示,是本次大会的亮点之一。据天津体育学院体卫融合与健康促进实验室首席专家谭思洁介绍,“运动健康促进中心”能将锻炼者的健康检测数据、国民体质检测数据、运动适能检测数据、运动锻炼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具有提供预约检测、评估、健康预警、运动处方开具、健康档案管理、数据统计分析、数据查询等功能,可连接不同硬件设备,下发运动处方、采集运动数据。“‘运动健康促进中心’主要面向健康大众、亚健康人群、慢性病风险人群及疾病康复人群开展健康促进,可在各级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基层医疗机构、体质测定机构、健身机构、养老机构、康养中心等场景应用。目前在天津市有7个示范点,近两年服务对象达300万人次以上。”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曹景伟表示,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是享誉中外的体育学术交流品牌活动,体育科技产品在科学大会上展示,将更加激励和增强体育科技工作者科研攻关、科技创新的热情和信心,同时为优质体育科技产品的推广与应用搭建平台。(转自11月8日《中国体育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