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创新 优化服务 推动江苏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2020江苏体育产业大会盘点与展望

2020-10-27 来源:中国体育报

2019年,江苏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达4620.42亿元,增加值1570.94亿元,占全省GDP1.58%;全省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1971亿元,人均体育消费2442元……如今,体育产业已成为一个蕴藏着巨大商机的新兴产业,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江苏作为体育大省,近几年,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在不断创造新供给、拓展新消费的驱动下,使江苏体育产业规模不断迈上新台阶。

 

近日,2020江苏体育产业大会暨中国(淮安)淮河生态经济带体育产业发展论坛在江苏省淮安市举行。江苏省体育局局长陈少军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融合创新 优化服务,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

 

江苏体育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陈少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体育消费需求。这一重要论述,为加快推进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南京、苏州、常州成功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创建24个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和102个省级体育产业基地,拥有4个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3个体育类省级特色小镇以及江苏金陵、淮安共创2家上市公司,认定三批43家体育服务综合体……”陈少军说,近几年,江苏体育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产业结构布局不断优化。”陈少军表示,近几年,江苏省顺应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消费需求,持续深化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拉动传统体育消费的同时,不断创造新供给、拓展新消费。例如,抓住冬奥会举办契机,引导冰雪运动产业快速发展;深化体育赛事改革,加大扶持力度,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引擎拉动作用日益显现;把握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加快发展网上赛事活动、线上健身消费等新模式、新业态。

 

“二是产业发展环境不断向好。”陈少军说,近年来,江苏省陆续出台各类体育产业政策20余项。今年上半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给体育产业带来的冲击,研究制定了“江苏体育产业15条”,编印了《江苏体育企业发展服务政策指引》。全省连续第4年发放体育消费券5000万元,下达中央和省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省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1.85亿元。省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9年累计安排7.966亿元支持109个项目,带动社会投资278亿元,财政投入乘数达1:34.9。

 

“三是产业发展活力不断提升。”陈少军表示,一方面,促进体育与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行业融合发展。比如:与教育部门融合,促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与卫生健康部门合作,推进体育医院和运动康复机构建设;与文化旅游部门合作,共同培育体育旅游示范项目,开发体育旅游产品等。另一方面,推动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协调发展。省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支持场馆运营、健身服务、体育培训等公共体育服务相关项目额度达60%以上,引导利用社会闲置资源建设体育设施,每年新增体育设施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同时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联办运动队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融合创新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

 

陈少军指出,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大有可为、大有作为。要坚定发展信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深刻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产业加快转型带来的新变化、新要求,主动识变、科学应变,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中展现新作为,在促进体育强国和“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中作出新贡献。

 

“一是坚持需求导向,提升体育服务贴近度。”陈少军强调,要积极对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以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激发体育消费活力。顺应居民消费升级和商业变革趋势,培育体育领域定制、体验、智能、时尚和场景等消费新热点。大力发展“互联网+体育服务”消费模式,培育数字体育、在线健身、网上赛事、线上培训等新业态,引导建设一批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体育消费体验馆、智慧健身房。结合推进城乡一体化“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完善服务功能,盘活空闲地、边角地等资源,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面向公众开放的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球场等,每年确保有100个以上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二是坚持品牌引领,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陈少军表示,要推动健身休闲等体育服务业提质增效,加快体育服务内容、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一批高端体育服务品牌。大力发展体育场馆服务业,推动公共体育场馆改造功能、改革机制,提高运营效能。大力扶持竞赛表演业,积极承接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与文化内涵的品牌赛事活动。促进体育制造业研发创新、转型升级,支持智能运动装备、冰雪装备器材、家庭小型健身器材的研发与制造。继续推动长三角区域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淮河生态经济带、淮海经济区等区域体育产业联动发展。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激活体育产业发展体制机制。”陈少军说,要深化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推动办队权、办赛权等更多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能让社会承接的职能逐步转交社会,最大限度激发体育市场活力。发挥好财政资金导向和撬动作用,促进各行业体育资源全面开放,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参与体育发展;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模式,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场馆设施建设运营、体育赛事活动举办和职业体育发展。结合“三大球”振兴发展,扩大“三大球”竞赛市场,培育一批竞技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社会声誉佳的职业体育俱乐部。

 

“四是坚持集聚集约,抓好产业发展平台载体建设。”陈少军表示,要推动苏南(县域)、武进、宜兴等以县域为主体的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创新发展,在更高层次上探索产业转型、消费升级新路径。加强动态管理和考核评估,引导体育产业基地、体育服务综合体、体育产业园区等各类载体升级。积极打造协同创新、智库服务、资源交易、产业孵化、检测认证、大数据服务和人才培养等多层次专业化服务平台。支持社会体育俱乐部联办高水平运动队,带动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发展,形成新的发展载体和消费热点。

 

“五是坚持开放融合,拓展体育发展新空间。”陈少军指出,要结合构建“体育+”“+体育”的发展新格局,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体育康复、体育培训、体育传媒等特色业态和服务新模式。推进体教融合,完善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构建市场化运行机制,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体育培训;深化体医融合,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将运动健身促进慢病防治、康复医疗纳入体育消费券使用范围;深化体旅融合,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产业特点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精品赛事、示范基地。加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互联互通,建立融合发展制度机制,增强体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优化服务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陈少军表示,下一阶段,江苏省体育局将会同全省各地体育部门及相关部门,继续做好惠企纾困工作,努力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精准性帮扶。同时发挥好牵头部门作用,协调各有关部门做好各项政策落地工作,打通政策“最后一公里”,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应享尽享政策红利。他还希望,广大体育企业坚守主业、深耕细作、创新发展,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做出品牌特色。

 

如今,打破行政区划的藩篱,地方体育产业已呈现区域联动趋势。陈少军表示,为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国家战略,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5省体育部门将携手共同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体育产业协同联动和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培育经济新动能,构建新发展格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