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协同 惠及大众 《临床运动处方实践专家共识(2025)科普版》发布
日前,《临床运动处方实践专家共识(2025)科普版》(以下简称为“《共识》科普版”)正式发布,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运医所、北京市朝阳区体育局相关工作负责人和来自儿研所、中日友好医院、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医疗系统相关单位的170余名医务工作者代表参加发布活动。
《共识》科普版共有九幅图谱,以生动、活泼的设计风格,突出展现了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肾脏病、原发性骨质疏松、乳腺恶性肿瘤、焦虑抑郁症、孕产期、围绝经期及绝经期9类临床运动处方建议,所给出的建议内容包含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柔韧及平衡性方面的练习方法三个方面,旨在让更多从业者在守护大众健康的路上拥有可依据、可查询、可运用、可实践的抓手和工具。
运医所健康中心主任梁辰表示,《共识》的学术论文版本全文篇幅较长,推荐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阅读,科普版针对的是全文的第二部分,“图文并茂的形式一方面有利于老百姓读懂,另一方面是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基于权威指南并结合临床实践、便于操作的工具式参考。”梁辰说,以心血管疾病为例,我们可以根据图谱了解患者应采取的运动方式及其运动时段的频率、住院期间的运动强度、出院后的运动强度及监测方式等。
活动现场,中国女医师协会医体专委会主任委员孙明晓对《共识》全文的总论、临床运动处方的工作流程、工作过程中的风险评估、运动能力的测评方法等内容做出了更细致的解读。
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科齐智听完后受益匪浅:“之前我参与了朝阳区医务工作者科学健身指导培训,了解到很多学员都是正在或将来要从事社会体育指导、体重管理、体育医疗相关工作的,一系列培训让医务工作者获得了更多跨领域的专业知识,也丰富了技能,提升了在体育领域的指导能力。”
解读环节完毕,参会全员通过多组弹力带健康操练习,活动了头、颈、腰椎、膝盖等部位。三组动作做完,现场的男女老少脸上纷纷洋溢着笑容,身体状态更为自在与放松。
带领大家做操的几名北京体育大学的博士生表示,从项目立项、调研到实践、完结,再亲眼看到有诸多前辈在阅读、研究自身曾为之付出的成果,感到非常荣幸,“《共识》会是今后我们参与研究和撰写论文时的重要参考文献,科普版的内容也将为我们从事专业实践时提供直接帮助。”
会后,与会领导和专家进一步探讨了《共识》科普版与全文的后续推广规划。其中,对于发布内容名称中“共识”的含义,梁辰介绍,项目组最终使用“共识”而非“指南”的原因在于,指南一般是由权威的学术机构或学术团体根据目前已成型或相对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再结合临床经验撰写成的,需要有对应的临床证据等级,并且为保证证据可靠,相关内容在临床上应用的时间更长。“慢性病的运动处方目前是我国体育和医疗领域的新兴事物,客观上没有那么多基于国内慢性病病人的临床实践用以支持做出‘指南’程度的东西。《共识》的叫法更贴切,撰写者都常年在临床从事运动处方相关工作,充分结合了他们的经验和国际上的相关指南、标准,部分作者可以说是我国运动促进健康、科学健身指导方面在临床的先行者。同时,我们也希望临床医学和运动医学的工作者将来能共同产出运动处方的‘指南’。”
近年来,运医所持续和各地方体育局、卫健委联动,逐步推进运动处方纳入慢性病管理标准流程,运医所副所长厉彦虎说:“除了培养更多‘懂运动’的医生,我们还要深化运动健康大数据研究,用智能科技手段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希望通过凝聚多方合力,让‘体医融合’‘体卫融合’工作落得更实,助力全民健康事业发展,为建设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作出更多贡献。”(转自10月15日《中国体育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