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 通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9月1日,新版《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 通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9272-2024)开始正式实施。该标准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以下简称“装备中心”)牵头组织修订,历时四年半完成,是我国室外健身器材安全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旨在守牢室外健身器材安全底线,引导行业供给侧结构优化,顺应全民健身运动开展与行业发展需求。
为更好服务于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路径”工程,装备中心于2003年发布了第一版《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 通用要求》(GB 19272-2003),首次为全民健身路径产品设立了统一的安全技术规范,结束了此前无标可依的局面,奠定了行业发展基础。此后,为满足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和室外健身器材行业需要,装备中心进一步推动了标准的修订工作,于2011年发布了第二版标准(GB 19272-2011),大幅提升了安全、耐用及环保等方面的要求,显著增强了器材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此次于2024年新发布的《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 通用要求》(GB 19272-2024)是对本标准的第二次修订。新标准在2011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优化,明确了器材设计、生产、安装、维护及使用全链条的安全技术要求,内容涵盖总体要求、材料、结构设计、功能部件、环保、场地安装、安全警示、管理与维护以及适老化和适儿化等多个方面。与2011版相比,新标准新增总体要求、绿色环保和可回收材料要求、平躺圆柱型空间尺寸、适老化、适儿化、载荷计算方法等11项内容;删除命名、包装等5项内容;更改材料性能、有害物质限量检验方法等19项内容。同时,标准明确不适用于游乐设施,进一步聚焦健身器材安全。
此外,新标准突出三大特点:一是突出通用性,仅规定通用结构和共性要求,不限制实现方式,为行业创新留出空间;二是强调功能性,细化锻炼功能设计,避免非常规受力,保障科学健身;三是加强老幼关爱,新增“适老化”“适儿化”专项条款,为老年人和儿童健身提供技术保障。
新标准的实施,一方面将筑牢安全底线,预防健身伤害,提升公共健身设施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引导企业优化产品设计、强化工艺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助力体育用品行业高质量发展。据统计,截至2024年,全国全民健身路径已达110万条,新标准实施后,器材安全性、功能性和适用性将整体提升,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在全民健身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新标准的实施,不仅是行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升级,还与当前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紧密契合。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就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行研究。会议指出,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是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要采取增加体育产品供给,丰富体育赛事活动,推动体育用品升级等一系列举措。在此背景下,新标准的实施恰逢其时,不仅为室外健身器材安全筑牢底线,更将助推体育用品制造业提质增效,进一步激发体育消费新需求,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日前,由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指导,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全国体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举办的室外健身器材新国标宣贯活动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科研院所、行业协会、认证机构、检测机构及生产企业等近200人次参与本次活动。此后,河北、山东等室外健身器材生产制造产业集群省也相继开展了相关宣贯活动,全国各地积极推动新国标落地实施。
新标准的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室外健身器材安全管理迈入新阶段,也将为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转自9月1日《中国体育报》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