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推进户外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发展户外运动产业,这将对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市场、产业链条、国际影响力等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一、适配供需两端主体,夯实户外运动产业市场基础
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意见》强调从供需两侧发力,激发体育消费引擎。一方面,在供给端重点关注体育赛事、户外产业、冰雪经济、体育用品等重要领域的产品供给,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供给质量。另一方面,《意见》提出发展户外运动产业,从产业发展规划、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产业大会、精品线路、低空运动等多方面战略布局,深化户外运动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户外运动产业体系。这些举措,将全方位推动户外运动产业拓展消费市场、提升产业附加值。
二、壮大体育经营主体,提高户外运动品牌市场竞争力
当前,我国户外运动产品自主研发能力相对不足,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户外用品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仍处在较低位置。《意见》强调,健全体育企业培育机制,组织开展体育企业提质升级专项服务行动,扩大规模以上体育企业数量,引导更多体育装备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从国际经验看,特色化产品和新颖的前沿技术,极大地帮助企业树立起品牌优势,扩大市场份额,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为户外运动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助力。例如美国戈尔公司深耕户外面料领域,以戈尔特斯(GORE-TEX)品牌命名的多功能面料闻名于世,助力企业成功塑造国际高端品牌形象。
三、深化行业融合发展,积极拓宽户外运动产业链条
融合发展是产业充分发展的必要驱动力。《意见》指出,要开展商旅文体健联动,促进赛、展、节、游一体谋划、一体开展,丰富产业业态,这将有利于户外运动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如越野耐力赛巴黎—达喀尔拉力赛,赛道横跨多个大洲,穿越沙漠等具有挑战性的地形,赛事沿途的城市和地区借此机会发展相关旅游服务,在提供住宿、餐饮、观赛引导等服务的同时,还促进了当地文化的传播,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四、加强体育对外合作,提高户外运动产业国际影响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意见》提出实施“中国体育品牌海外推广计划”,支持具备条件的体育企业“走出去”,有利于形成“赛事品牌+文化IP”的双轮驱动格局,塑造差异化的国际竞争优势。特别是《意见》提出加快“冰雪丝路”、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等,以户外运动为纽带促进沿线国家体育资源共享、市场互通。“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模式既符合户外运动天然具有的跨区域属性,也为我国户外运动装备制造、赛事运营等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战略支点,进一步提升我国户外运动产业的国际影响力。(转自9月15日《中国体育报》01版)